摊开的作文本上,橡皮屑像小雪粒般散落,孩子托着腮帮子盯着第一行横线发呆。这种卡在开头的困境,就像面对一扇紧闭的门,明明知道门后有宝藏,却找不到钥匙孔。其实写作的钥匙,往往藏在最平常的日子里。
试着准备一个小本子,不必写长篇大论,只要每天睡前记下一句"今天最特别的画面"。可能是放学路上遇到的橘色流浪猫,可能是同桌悄悄递来的半块橡皮,甚至是体育课后冰镇汽水瓶上凝结的水珠。这些句子不用修饰,不必完整,就像随手撒下的种子,不知不觉就会发芽。
有个四年级的男孩坚持了两个月,最初他写的都是"今天吃了好吃的蛋炒饭"这样简单的句子。直到某个雨天,他写下:"伞沿滴下的水珠把水泥地砸出一个个小酒窝。"后来写《难忘的一天》时,这个画面自然流淌到作文开头,老师用红笔在下面画了波浪线。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词句,比生搬硬套的"光阴似箭"要生动百倍。
积累的句子多了,会发现生活处处藏着故事。晾衣绳上跳舞的衬衫袖管,早餐摊掀开蒸笼时的白雾,踩扁的易拉罐在路边反光...这些片段在日记本里住久了,某天写《我的家乡》时,那个总记录菜场吆喝声的孩子,突然写出:"清晨的集市是在豆浆热气里醒来的。"原本令人发愁的开头,就这样从生活里长了出来。
当写作卡住时,不妨和孩子一起翻翻这些句子本。那些曾经记录的光影、声音、气味,都是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。要相信,每个孩子眼里都有独一无二的世界,而好的开头,不过是用自己的声音说出看见的真相。
发布于:湖北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